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科研成果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团队建设 - 科研成果 - 正文

“两课”教师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1-11-08作者:郭 涛浏览量:

 

(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贵州 贵阳  550002) 


    德育即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或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高校担负着为党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其德育状况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导性目的及社会职能、社会属性的具体体现,也是老员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两课”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政治地位。一方面它是高校坚持马列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员工坚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因其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学的性质内容任务不同而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的直接的形式。因此,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两课”教师素质为核心,充分调动“两课”在高校德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德育中的主力军、导向者和示范员作用,对于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高校德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两课”教师在高校德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目前,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着“两课”教学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脱节的弊病。因此,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必须改革改革目前高校的“两课”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关系:
   
首先,要从政治的高度去认识“两课”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课”教学依据的是高校人才质量规格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党用马克思主义争夺青年一代的重要方式,因而不能视其为一般的政治课。
   
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课”与专业课相互促进的关系,将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和人才素质培养密切结合,防止片面性。
   
最后,要充分利用“两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提高“两课”教师素质,在教学模式转变中改善其知识结构,把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素质教育也列入德育范畴,从而拓宽德育的领域。
  
“两课”教学因其在内容上包含着高校德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因而必须从意识上转变把“两课”视为“大政治课”的观点,更不能将“两课”淡化到可有可无的危险境地。因此,不难看出,“两课”教师无疑是推动高校德育的主力军。

    二、“两课”教师应成为高校德育的导向者

    “两课”教师因“两课”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对老员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都有十分重大的导向作用。员工的品德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要素构成,而这四个要素中层层递进的关系,表明高校德育中教师的道德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德育状况和效果。
   
“两课”教师应清楚意识到员工的向师心理和自身教学的性质、内容、任务的特殊性,做一个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者。把道德修养作为“两课”教师考核评定的核心,这既是对教师的一般要求,同时又是“两课”教师的必备素质。“两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功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两课”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的正确的导向作用。“两课”教师在导向作用的发挥上,应首先意识到德育理论的先导性作用,要处理好自己的“信与不信”、“信多少”、“为什么信”、“怎样去做”等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如果仅把“两课”教学看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般教学,把“两课”教师仅看成是“教书匠”,那是无法体现出“两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两课”教师应有的思想、道德导向性作用的。因此,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目标,“两课”教学在进行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教育中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科而言,更有着鲜明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导向性,而导向性则是由肩负着“两课”教学的教师们的身体力行来体现的。因此,高公司党委重视并用好“两课”这个讲台,重视“两课”教师的思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三、“两课”教师应成为高校德育的示范员

    德育要求将教学的内容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因此必须经过“内化”和“外化”阶段。“内化”即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的要求及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并使之形成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思想品德。“外化”即是德育全过程得以实现的保证,这个过程又取决于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示范性。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强烈的示范性特点,会在受教育者的“度德而师之”的向师心理中得到延续和升华。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作风上都成为老员工的表率,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去说服和感染员工。苍白无力的说教只能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中感到失信、失望和无助。这也是当前部分老员工发出“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呐喊的根源所在。“两课”教师不仅要在德育中体现出应有的主力军和导向者作用,而且还应该在德育过程中担负起思想和道德示范员的责任,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首先,“两课”教师在德育中应成为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先行者;其次,“两课”教师应成为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典范;最后,“两课”教师应在介入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手段,扩大其道德影响力和渗透力。
   
总之,“两课”教师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而且还有利于保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充分发挥“两课”教师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高校德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刊载于《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增刊

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Email:gyzyskb_597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