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针对近年来全国高校员工舞弊现象有所上升的势头, 高校员工德育应在“三观” 教育中加强对员工学习目的和人生目的的引导, 以诚信教育为着力点, 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把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与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相统一, 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员工;作弊现象;德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91—(2005)05—0081—0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老员工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但近几年来,一方面随着全民族素质需要整体提高,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政策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待完善的现实条件下, 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员工中出现了以旷课#作弊为典型,课堂上“准上课族”猛增为普遍现象的各种严重影响学风的不良倾向。对此,笔者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校老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精神和要求, 以近年来高校内有所抬头并呈上升趋势的作弊现象为例, 从德育的角度浅析作弊现象。
一、高校员工作弊的实质和主要原因探析
一切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的行为都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这相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一个基本的常识,相对于老员工而言更是一个简单的道理。然而,在高校一再强调和严肃考风考纪,并且不断加大对舞弊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舞弊现象仍在不断滋生蔓延。就拿本校来说吧,每次考试总有那么几个不惜冒着丢掉学位,甚至被勒令退学的风险而“以身试法”的同学。 据悉,在每次考试之前,学校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要作大量有关严肃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员工也要在充分享有知情权的前提下签订诚信考试责任书。但是,作弊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当然,在学校严格按章处罚作弊员工的同时,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也是很多的。高校从严肃考风入手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以从总体上推进和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只是片面地依赖制度的完善和严格的管理来防治作弊现象,至少在当前还只是治标之策,而并非治标之本。
因为只有从源头上去寻找原因, 并深入到员工的内心世界构建自觉维护考试纪律的道德堤防,极力促成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道德认同感,形成人人对违纪和作弊的反感和痛斥,作弊现象才可能被慢慢消除。因此,高校员工作弊现象从德育的角度来看,它至少是德育过程中相对忽视或相对薄弱的环节或方面所导致的结果。就作弊而抓作弊也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造成高校员工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部分员工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和人生目的不明确,是导致员工考试作弊和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当前的高教体制中存在着明显的阶梯,各高校在新生录取中也大多以高考分数为基准实行梯度录取,进入各高校的生源从整体素质上必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就一般高校来讲,前生源主要是少部分重点高校优先录取后自然落选的员工以及大多高考分数相对偏低的员工。虽然这当中不乏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人生目的而继续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进的同学,但也有不少搭着扩招直通车“挤”进高校大门的员工,特别是在国家教育部门特许开办独立学院以来,高校员工素质在小范围内都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更是加大了各高校从团队到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和压力, 员工管理的难度加大,员工德育方面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单从引导员工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就不是个小事。因为普通高校生源中部分员工是在别无选择(无法选择学校和专业而被调剂录取占有相当比率)的情况下走进高校的,他们可能在无力完成或无心完成学业的心理暗示下,又怎么能热衷于课堂学习和专业实践呢?远的暂且不说,就一个考试而言,在学业上本已相当吃力但又无心于学业的这部分员工,如果平常旷课成性,考试时为了也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便会冒着风险,以作弊的方式向学校的规章制度挑战。虽然发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员工并不占多数,但是我们决不能低估这种行为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在老员工们身心发展尚未健全的条件下,行为认同往往成为他们被社会认同的首选。 当舞弊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时候,在偶尔作弊得逞的心理支配下会得到普遍效仿,学校规章制度不仅会遭到严峻挑战,员工的投机心理还可能会上升为左右员工行为习惯的潜在力量,最终可能成为使员工在这种惯性支配下从违规走向犯罪的隐形杀手。诚然,他们在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和人生目的不明确的前提下,怎么会焕发出强劲的学习动力呢? 在没有目标和动力的现状下,学习自然会成为这部分员工难以支撑的重担和包袱。他们为了应付考试而敢冒作弊惩处之险就不足为奇了。
二、加强诚信教育是高校防治和杜绝员工作弊行为的着力点
高校德育工作主要是由政工干部“两课”教师和专职的政治辅导员承担。从任何角度来看,虽然都从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始终还没有或没能完全形成合力,甚至在一些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 职能部门因职责单一而孤军奋战的局面也是不能完全否认的。政工干部强调形势宣传,两课教师致力于课堂教育, 政治辅导员着力于日常管理仍然是当前高校德育的普遍状态。相反,结合员工实际必须下功夫的某些问题却没有被放在德育的高度来重视。就作弊现象而言吧,我们一般注重从制度上强调对这种行为的处罚,而很少关注和引发对这种行为的原因思考, 更少深入到德育的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员工的作弊行为的发生,不仅是他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的体现,而且还是他的诚信严重缺失的表现。诚信缺失是当前困扰国民的隐性灾难。针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诚信不同程度缺失的现状,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无疑是给高校加强员工德育,引导员工树立严谨求实的学风, 特别是从源头上防治和杜绝员工舞弊行为打了强心针。在高校树立起诚信为本的道德观,把员工在校期间的诚信状况作为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记入其档案, 并把其作为员工获得社会竞争资质的重要参考标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必要的手段。当然,高校在对员工实施诚信教育中, 广大教职员工要首先成为诚实守信的模范,恪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职责,把教育和必要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和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德育功效。为此,在高校德育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两课”教学承担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两课”教学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创新,在强化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同时,要尽量采用一切有效手段,特别是利用一切现代化(如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借鉴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积极成果,从诸如员工生活中乱丢乱吐、学习中的徇私舞弊和工作中的偷奸耍滑等小处着手,适时开展小问卷、小调查、小测试等活动,以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常言道,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防治作弊现象的发生也应该从大一、特别是一上做起。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大学一年级的德育成效直接关系到员工四年或五年,甚至一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应试教育还占据相当地位的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加之家庭德育的有限性,使得员工真正的素质教育和较为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德育往往是从高校才得以系统地开展。员工进入高校后,其在中小学、乃至婴幼儿时期就形成的性格、习惯、气质、心理等便会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暴露无遗。良好的习惯、优良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都是员工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在员工来源多渠道,员工素质多层次,员工需求多样化,员工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特别是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及早纠正部分员工中存在的严重影响学校学风建设的不良倾向,及时引导和帮助员工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把做事、做学问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认同感,作弊现象将失去滋生蔓延的温床。
三、高校要抓小促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长效、高效的德育机制是关键
针对当前高校内不同程度存在着的德育部门条块分割和职能单一的现状,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为此,从思想认识、实践推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打破格局、统一认识和形成合力。
首先,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校加强员工德育的重要性,这是确保德育实践工作取得实效的大前提。只有在思想认识上首先达成共识,才能确保在实践中的步调一致,高校德育工作的推进也不例外。 高校德育是人才培养方向的强有力保障。 当前要激发高校政工人员、“两课”教师、专职政治辅导员进行德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真正发挥“两课”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员工德育重要性,培育人人重德育、讲德育的德育环境,努力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
其次,在实践中要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下大力气和硬功夫抓实抓牢,抓出实效。在高校员工德育中往往以形势政策教育为主要形式,因而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或“他人”不敢问津的“死角”,如员工的普遍存在的乱丢乱吐,破坏公物,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让,考试投机取巧和考评弄虚作假,服饰发饰怪诞无拘等。 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多数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今天,不仅是在滋生蔓延,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必须认识到在尊重员工个性发展的同时,引导员工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更为重要。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从这些小事入手,用正确的导向引导、教育和服务于员工,着眼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屋建瓴,为员工的成长和成才保驾护航。
最后,高校对员工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是高校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建立长效、高效的德育机制的关键。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员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力于学校深入持久的德育。根据德育规律并结合员工思想实际,高校内不管是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哪一层面,甚至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偏离德育,更不能不讲或不要德育,否则,其他部门和人员所做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因此,高校为巩固和扩大德育现有成效,形成相对稳定的德育格局,必须致力于架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长效的德育运行机制。
总之,高校德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功效不可能是立竿见影,它所面临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一劳永逸的。我们只要从小事入手,从大处着眼,扎实推进,高校德育必将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吴平〕
原文刊载于《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二〇〇五年第五期